上一次NBA上演中国德比,已经是整整1632天以前的事情了。
那个日子是2018年10月30日。如果你对这个时间点感到模糊,不妨回想一下那时的自己。你可能刚刚送走漫长的暑假,正在适应新的学期;你可能在为“双十一”的购物车精打细算;你的手机里,可能正循环播放着那首爆红的《卡路里》。那是一个没有口罩困扰,可以自由出行和聚会的年代。
那天比赛的双方是休斯顿火箭和菲尼克斯太阳。主角是周琦和以一份双向合同刚刚加盟太阳的渡边雄太。尽管那场德比的上场时间和数据并不耀眼——周琦打了1分钟,渡边打了4分钟,两人都没有得分进账——但它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比赛本身。它代表着亚洲力量,特别是中国力量在篮球最高殿堂的又一次亮相。
时光倒流,让我们回到更久远、更让中国球迷心潮澎湃的“中国德比”元年。那才是真正载入史册的时刻。
2002年,姚明以状元身份空降休斯顿火箭,整个国家都为之沸腾。而早在2001年,王治郅就已经作为亚洲登陆NBA的第一人,为后来者踏出了艰难而宝贵的第一步。2002年11月24日,历史性的一刻到来:火箭对阵快船,姚明与王治郅在NBA赛场上首次相遇。
那是一场怎样的比赛?姚明首发,出战34分钟,14投8中,砍下14分7篮板;王治郅替补登场11分钟,4投2中,得到8分1篮板。数据背后,是无数中国球迷的集体记忆。为了收看这场在美国时间周日早场的比赛,成千上万的中国球迷在周一的深夜里守候在电视机前。教室、食堂、宿舍,只要有电视的地方,就围满了人。解说员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,我们看着两个黄皮肤、黑头发的巨人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赛场上对抗、卡位、得分,那种自豪感是难以言喻的。
对于很多“80后”和“90后”来说,那是青春里一抹亮丽的色彩。你可能还是个学生,正在为繁重的功课烦恼,但这场比赛成了那一周最热门的话题。你可能刚刚参加工作,在陌生的城市里,和同事、朋友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,分享着同一份激动。那是属于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,是篮球将我们连接在一起的证明。
自姚明、王治郅、易建联的时代落幕,NBA赛场上的中国身影变得稀缺。周琦和渡边雄太那场短暂的德比,像一颗划过的流星,提醒着我们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沉寂。这1632天的等待,漫长而具体。
正因为有这样的等待,当李凯尔以规划球员身份在森林狼队站稳脚跟,当崔永熙、杨瀚森等新星向着NBA发起冲击时,我们内心的火苗才被重新点燃。我们期待的不是一场简单的“中国德比”,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。我们期待看到有更多的中国球员,凭借实力在NBA赢得稳定的轮换位置,甚至成为球队的核心。
所以,当下一次NBA中国德比到来时,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。它是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的成长与变迁;它是一声号角,宣告新的篇章正在书写。到那时,我们或许会再次问起彼此:上一次NBA上演中国德比的时候,你几岁?当时在做什么?
而答案里,将装满两代人的青春,和一份关于篮球、关于梦想的,共同的热爱。